头部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 > 政务公开 > 统计信息 > 统计分析

连州调查队:生猪生产态势良好 猪周期规律不明显


来源:本网 发布时间:2021-05-31 16:02:36 字体大小: 浏览次数:-

  近年来,受非洲猪瘟疫情和环保治理等影响,生猪产能大幅缩减,猪肉供应偏紧。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生猪养殖、提振生猪产能的扶持政策。至2020年底生猪生产恢复较好,预计2021年生猪产能将持续恢复,猪肉价格将会下降。在这种情况下,为了解生猪生产形势,连州调查队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:连州生猪种猪复养顺利,产能向好,但仍存在仔猪价格高,用工成本高等问题,同时受市场因素影响,猪周期规律不明显。

  一、基本情况

  连州调查队走访了连州市农业农村局、5家代表性较强的生猪养殖场,1家生猪屠宰企业、1家饲料生产单位,1家肉制品加工单位。

  (一)生猪存栏、能繁母猪同比上涨明显

  据连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:截至3月底,连州市生猪存栏约21.3万头,较上年同期(2020年3月底存栏为13.43万头)上涨了58.6%;母猪存栏约2.85万头(2020年3月底1.65万头)上涨了72.7%。走访5家养殖场数据显示:3月底生猪存栏共88342头,较上月(81323头)上涨了8.6%,较上年同期(37241头)上涨了137.2%。能繁母猪存栏共13119头,较上月(12265头)上涨了7.0%,较上年同期(8790头)上涨了49.2%。职能部门数据和走访养殖场数据趋势一致,都可反映出连州生猪养殖业复养顺利,行情呈稳中向好趋势发展。

  (二)生猪出栏量环比、同比下降

  走访5家养殖场数据显示:2021年一季度生猪出栏量为10609头,较2020年四季度出栏量12145头,下降12.6%,比2020年一季度出栏量14743头,下降28.0%。主要原因是受生猪养殖业恢复期影响,养殖户主要以培育种猪和繁殖仔猪为主,从而影响肉猪出栏量,同时受外省猪瘟疫情大量倾销影响及春节后猪肉需求量减少,导致养殖户暂时减少出栏数量。
    (三)生猪产能短期内有望恢复到非洲猪瘟之前水平

  走访过程中,当问及预计多长时间本地生猪产能恢复到非洲猪瘟之前水平,5家受访企业中1家表示目前已恢复到非洲猪瘟前水平,3家表示1年内能恢复,仅有1家表示需要1.5年内才能恢复。对养殖场目前生猪产能恢复情况调研时发现,5家受访企业中,4家表示目前生猪产能已恢复到非洲猪瘟前的50%-80%水平,甚至有1家表示已高于非洲猪瘟前规模。
    (四)生猪价格呈平稳下降趋势今年以来,生猪规模养殖场产能增长速度明显放缓,生猪出栏价格持续下跌,据连州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:从2021年1月份第 1 周的 37.86 元/千克到2月份第4周的 32.76 元/千克,回落幅度达到 13.47%。预计 2021 年 3 月,猪肉消费仍处于淡季,生猪价格将继续下跌。

  (五)猪周期规律不明显一是生猪产能加快恢复,猪肉市场供应改善,从 2019年下半年开始,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和政策措施,同时在市场的推动下,到 2020 年下半年,效果逐渐显现,综合考虑前期生猪生产恢复、新生仔猪数量、猪饲料销量等因素,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提高,且随着气温回升,疫情的不利影响减弱,生猪出栏量将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加的趋势。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仔猪腹泻、非洲猪瘟疫情及猪价下跌的影响,养殖端恐慌心理加剧,生猪抛售情况仍存在。三是猪肉供给充裕。据连州市农业农村局资料显示:今年 1-2 月份国家分 7 批次累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 19 万吨,此外禽肉、牛羊肉等其他肉类供给充裕,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肉消费需求。四是猪肉进口量大幅增长,据据连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海关数据显示:今年 1 月份,我国猪肉进口量 38 万吨,同比增长 24.4%;2 月份猪肉进口量 32 万吨,同比增长 28.3%。今年 1-2 月进口猪肉加上杂碎共计 89 万吨,同比增长 23.6%。五是 3 月仍是猪肉传统消费淡季。综合以上因素,对生猪生产过程的影响,不会出现“价高伤民,价贱伤农”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,猪周期规律不再明显。

  二、生猪生产面临的问题
   (一)环保及防疫等固定资产投入增加。
    按环保整治和疫情防控要求,养殖场必须增设发酵炉等环保设施,消毒设施及防蚊防虫等防护网防疫设施,进出猪场均需进行消毒。另外,生猪养殖过程中会产生残留药物、粪便,需要进行猪粪与污泥分离,再进行处理,进一步增加环保卫生成本。连州市温氏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:近期养殖场计划升级改造,准备打造养殖小区,需要购买发酵炉进行猪粪与污泥分离,减少污染,购买一个发酵炉就需要近百万投入。同时养殖过程中还受到用水限制,每年11月至来年1月枯水期间,地下水不能满足生产需求,计划安装自来水设施,使用自来水,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的投入。
   (二)养殖成本增加,资金压力大。
    要恢复生猪生产,必须健全养殖场防疫消毒设施(如消毒池、消毒室、洗消场),全面提升生猪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水平。养殖场设备升级改造的能力不足,虽然近年来民间资本对养猪业投入有所增加,但与养猪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,缺乏周转和发展资金,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猪生产的发展。而现在引进仔猪和母猪价格都很高,在自己缺少资金,银行贷款申请困难的前提下,复养补栏难上加难。同时地方加大力度整治畜禽养殖,环保设备支出作为一次性投资,对于资金实力较弱的养殖户来说,环保成本成为一道难跨的门槛。为了适应非洲猪瘟防控常态化,养殖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,采取了封场及停止养殖场内人员流动,养殖场需增派人手及提高工资。据连州龙坪镇一养殖户反映:人均用工成本约7000元/月,每月用工成本高达5万元。
   (三)中小型养殖户复养信心普遍不足。  目前,非洲猪瘟疫苗还没有上市。没有疫苗的保驾护航,复养可能再次遭受非洲猪瘟的打击,养殖户对此忧虑重重,信心不足;当前生猪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较高,经过一轮重大动物疫情后,市面能繁母猪和仔猪价格高昂,养殖户复养前期要承担的成本翻倍;同时在生猪养殖高额利润的刺激下,一些大公司和资金向养殖行业进军,未来生猪市场的走向将如何发展,中小养殖户信心不足,呈观望态势。

  (四)生产用地受限,制约养殖规模和标准化发展

  由于政策限制,养殖场所需的生产用地受到制约,环保禁养限养区划分更严格,对环保的要求较高,因此能供应使用的土地有限,批准用地难以满足生产者养殖需要。加之审批手续较为复杂,审批政策较为谨慎,且林地使用费用高,土地调配难等问题,无形之中加大了养殖户的生产压力。虽养殖户有扩栏增养的意愿,但困于生产用地紧缺等问题,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,不利于后期生猪生产形势发展,据广东正邦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连州分公司负责人反映:目前很多代养户的养殖场是多年前建成的,近年受用地政策和环保政策影响,需要申请重建、扩建手续繁琐,审批难,导致养殖场陷入到不能继续投产又不能重建扩建的两难局面。

  几点建议
(一)加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。进一步压紧压实乡镇疫情防控属地责任、养殖场(户)主体责任,严格落实好各项关键防控措施。强化生物安全防控,组织养殖、屠宰、饲料等企业落实清洗消毒、检验检疫、无害化处理等防疫措施;全面开展畜禽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等各环节检测与管控。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,严厉打击容易引起疫情传播的各种违法行为,切断病原传播扩散途径。按照防疫程序,定期进行防疫监测,控制疫病的发生,降低畜禽发病率、死亡率,确保畜禽产业稳定健康发展。
   (二)强化利好信息宣传引导,多措并举增强复养信心。 加强生猪生产定点监测和市场价格调度,科学研判市场形势,及时发布动态信息,多渠道宣传解读利好预期,增强养殖场(户)信心,鼓励养殖场(户)补栏增养。加大对种猪场、大型规模猪场实行政策的补助;督促各保险公司要继续跟进,及时承付保险金额,最大程度减少养殖户损失,提振养殖企业的信心。
    (三)合理规划养殖用地,简化审批流程一是相关部门综合考虑畜禽养殖生产对土地、水源、环境的要求,及时公布连州市禁养限养地块区域和非禁养限养区域,合理引导有意向养殖户按相关政策要求,做好选址、审批工作。二是在选址、审批上优化流程,推进部门联合审批,一站式服务,继续简化符合要求养殖场新建、扩建手续办理,提高工作效率,促进养殖企业迅速落地,投入生产。
    (四)畅通渠道促进资金融通。在资金投入方式上制定出台有效扶持机制,通过农贷担保等多种模式,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生猪养殖的信贷支持和投放力度;全面落实种猪场、规模猪场临时贷款贴息政策,解决加快生猪养殖发展面临的资金问题;同时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电、用地、用水方面给予优惠和政策,全社会多方协调合作,共同推动生猪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。


footer底部